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研学交流活动
为了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学院课程建设迈上新台阶,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用实际行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接班人。12月23日-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院骨干教师、博士及在读博士、课程负责人赴东莞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暨学院实践课程建设交流活动。
23日上午,交流团队赴东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培训考察交流。本次培训交流活动由bat365在线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苍劲教授、东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修杰教授主讲。
刘苍劲教授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从教学、科研两方面,为如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多项创新做法与实践经验。在教学方面,刘苍劲教授指出,想要有效提升教学能力,需要重点把握思政课程之间的整体性、互补性,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精讲略讲相结合,创设高效生动的思政课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深耕教材体系,全面熟悉教材,做到牢记书中知识,搞清书中背景,领会书中思想,厘清书中逻辑,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把书中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信仰、思想、学识和观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演绎逻辑,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时政解读、热点追踪、社会评论等真实的事例中,用理论阐释现实,讲出道理的思想魅力。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打造有内涵有实效的思政课堂。对待科研,刘苍劲教授强调在座教师既要有遵循课题申报规律,掌握设计论证的技术要领的理性,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感性。咬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青山”,只要有机会、有需要,都要积极申报,以永不服输的精神突破项目申报中的“马太效应”,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
许修杰教授以《谈思政课课堂教学十法》为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思政课教师应从几个方面把握好思政课课堂教学,分别为课堂教学要以小见大,用典型案例引发学生新思考;要开门见山,追溯问题主线,突出中心议题;要利用教育影视,激发学生理论思考,明白是非;要出其不意,超越学生逆反心理和受教育的疲惫感,激发其思考积极性;对于灾变事件,要从反面凸显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要维护意识形态主流,保持连续性和接力精神,增强政治上的定力;评价历史和任务,必须结合历史环境和史实;善用比喻,解析深奥的真理;注意关注思想理论热点,批判错误思潮;必须准备教学预案,及时更换切入问题的角度。许修杰教授的分享为在座思政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考和启发,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意义。
刘苍劲教授对许修杰教授的分享表示了感谢,并再次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在“新”“清”“情”严”四个方面下功夫,所谓“新”就是授课要紧跟时事热点,案例材料要有新颖性;所谓“清”是要把理论讲透、讲清楚;所谓“情”就是要以情动人,以激情感染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以深情呼唤学生;所谓“严”就是要建立严格的课堂秩序,引导学生养成用好教材、记好笔记、备好考试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交流环节,双方还就师资队伍配备、课程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科前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交流会后参与教师合影留念。
23日下午,交流团队赴华为小镇进行实践教学交流研讨。全体教师围坐在一起,结合上午研讨会内容,针对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个人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富有成效的建议。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为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镶嵌互补的思政课堂,实现理论传授与实践力行的同频共振。24日上午,交流团队赴华夏春秋文化长廊进行实践考察。在这条长廊中, 通过拈花世界、地域文化、丝绸之路等内容,实现了漫步华夏春秋,走遍霸秦、强汉、盛唐、富宋、正明的历史跨越,通过阅览华夏历史文明风采,学习人文历史知识。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中思政元素,既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也能创新教学方法,以“行走的思政课”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
通过本次骨干教师培训暨学院实践课程建设交流活动,共同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学院建设的发展。同时,我院将以此次交流活动为新契机,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与各高校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学习,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新理念、新路径、新做法,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