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鸿
大家好,我是15建筑2班的陈文鸿,2020年考研考试当中,成功上岸广州大学建筑学。下面,我对我自己的研途进行回顾,希望有大家想看到的东西。
我之所以决定考研是因为看到了差距
三年级的时候,我有幸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但那一年暑假,闲来无事,又想起和某位老师进行谈心的时候,说入职也是需要进行快题考试的。那就去学吧,约了好友三两人到深圳大学进行快题学习,怎知这一去,看到了极大的差距。当时我虽然主要学习的是快题设计,但在其他方面亦有交流。比如建筑构造,这门课我们上学期刚刚学完,而且我认为我应该还是学得不错的。但是一经交流,这些师兄师姐还是足以充当我的老师。他们能够讲出一些更有深度的东西。于是,我发现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在学术的深度上面,确实有一定的距离。当时学习的过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早已把入职的事甩在脑后了,我意识到自己学的东西还远远不够。此后,我决定了我要考研。
前期准备
四年级开学(建筑学5年制)回到学校,就陆续打听有关择校以及教材的消息。在择校方面,一般盛行两种理论。一种是比较保守的择校方法,选择相对来说成功的几率比较大的院校,一战成硕。另一种则是继续追求高考未竟的“名校情结”,选择更高水平的“985”“211”院校作为目标学校。这种选择也是极好的,但是需要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一战成硕。我个人还是比较推荐前面一种方法的。据我所知,后一种选择往往存在一种“二战论”的说法,即: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清北交复(复旦)。这个说法,我其实是非常不敢苟同的。考研的备考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我自己认真地准备也快要一年的时间,我还有准备了两年多的研友。所以,在这么漫长的过程当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你坚持,能够使你碰到难题,碰到背不下去的知识点的时候,还能够继续往前走。众所周知,走,或者说前进,总比站着原地踏步强。但是这种“二战论”实质上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足够自信,为啥要考虑到三战呢),研途当中遇到些许的挫折,就很容易让人妥协。别人或者会以为你在非常努力地打基础,但是一天下来,你自己会知道,你只是在逃避某些问题,或者说欺骗自己正在努力学习。而且如果说放不下名校情结,博士考取“985”或者“211”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漫长的备考过程
我发现,考研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有人曾经非常形象地把考研比喻成在一个黑房子里面洗衣服,没有灯,黑压压的一群人在里面洗衣服,也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直到考试那几天,试卷发下来了,灯打开了,才知道自己的物什到底洗干净没有。这个比喻确实非常形象;但我个人认为,洗衣服终究还是浅显了些,考研更像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就建筑学而言,初试考察快题设计,建筑理论,英语以及政治。如果大家都不是跨专业考研的话,你会发现考研或多或少是在弥补你自己本科偷懒的部分知识。包括政治,大学的时候,我都是带着一本小说去上课的。因此,作为一个救赎的过程,我在思想上是做好了披荆斩棘的准备的。这个过程一定是比较痛苦的,要啃硬骨头,要直面多年来自身的顽疾;但是反过来想,当你觉得在学习上痛苦的时候,你才是在前进。你正在远离你的舒适圈,大量的你未知的知识涌入脑袋,现场一片混乱。但毕竟有新的知识进入你的脑袋里面,只要我们做好整理与复习的工作,是可以内化与吸收的。
对于我自身而言,第一块硬骨头便是建筑快题设计。尽管我在决定考研期间已经预习过,但是建筑快题设计能力提升是非常曲折的。要不然,建筑设计这门课我们也没必要学习到大五。通过一些师兄师姐的建议,我了解到我在快题设计的前期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案例抄绘的,这个有利于丰富我们的设计思维以及解决场地问题的策略。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就想法设法地在快题设计的练习当中有意识地进行运用。这是建筑学快题设计这一门功课的备考方向。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战略大体是对的,很可惜我并没有完全落实。我一直为自己的手头功夫比较笨而自卑,我在这门需要画画的功课上更偏重于建筑造型的备考,所以我对于场地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比较单一,这点是我踩过的坑。快题设计甚至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永远是方案设计,我希望大家别再像我这样沉迷于造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个硬骨头是建筑理论。广州大学的建筑学考研初试,在建筑理论方面,只考察建筑历史。因为只考察一门功课,必然是考察得比较详细的。这一点对于很早就确定目标院校是广州大学的我很有帮助。在我认识的研友当中,有些同学对于目标院校一直是迟疑不决的,到了九月份再匆忙决定选择广州大学,这很不好。拿深圳大学来说,深圳大学考察的建筑史比广州大学的建筑史粗浅得多了,如果以深大的建筑历史储备的知识考取广州大学的建筑史题,恐怕很多都答不上来。我曾经为这一点很头疼,广州大学的建筑史考得特别细,而我本科学习的建筑史确实非常粗放。后来,我决定自己完整地把建筑史课本做成自己的一份独一无二的笔记。现在看来我是备考方向对了,我考到了建筑史的第五名,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建筑史观,对于建筑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问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观点体系,我认为是极好的,比单纯的应试,死记硬背好太多了。
英语,英语对我来说还不算硬骨头,我本科期间英语成绩还好;大一过了四级,大三过了六级。但这并不是完全是一件好事。我英语成绩最后是没有到70分,而我的目标是75分或者以上。我是骄傲了,而骄傲使人落后。这一点是在我整理资料时发现的,我打算用来二刷的部分资料是空白的。而我的一个研友,他基础和我差不多,他把资料都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考了80分。
政治这门课,国家一般不卡大家的,除非你真的思想不正。政治这门课大家普遍能够考到60-70分左右。在我备考期间,我的研友以及师兄师姐不建议我们复习太早,甚至最后背一下肖四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今天我并不愿意这样进行建议。我是八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找一位政治导师的课进行学习,然后刷题。我找的是腿姐陆寓丰,刷的题是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以及腿姐的30天70分计划。(政治老师都非常棒,没有谁是比较菜的,大家根据自己喜爱进行选择就好)到了十一月份,使用的教材是肖八。十二月份使用的是肖四。然后有意思的来了,十二月份的时候,我发现我在政治上大题只会肖四里面的大题。除了肖四以外,我一无所知,没有自己的政治大题知识储备,没有答题思路,没有答题模版,只有死记硬背以及等待运气。这就是我不再这样进行建议的原因,我希望大家有底。当然我最后还是考了接近70分,这并不算好,因为我的对手考了78分。
最后,还是要谈谈自信的问题。如上文所述,考研是一个漫长的救赎过程,稍微缺少一丁点自信,遇到一点挫折,比如理论背不下去或者进度比研友慢,就会产生悲观的念头。考研的过程是离不开交流的,有些同学不够自信,面对研友喜欢把资料遮遮掩掩,交流起来也躲躲藏藏,这实际上是把自己用长城封闭起来。如果足够自信,为何我们不这样想呢?即便我和你用的是同样的资料,得到同样的信息,我也考得会比你好。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进度落后于人的时候也会缺乏自信,这里我想起一句话想鼓励这样的同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慢慢称王,不着急,一定可以上岸的。
(陈文鸿,15建筑2班,考入广州大学建筑学专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