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服务>考研服务>考研心得>详细内容

考研心得

林凌

作者:1 发布时间:2019-06-19 09:57:17 浏览次数: 【字体:

慢慢来,比较快


英语

词汇

先从基础的单词说起,单词我觉得应该要贯穿整个考研英语复习当中,我自己是坚持背单词背到考前一天(虽然最后成绩出来并不高,英二上的词汇也不会过难,但对于我来说很难得的是整张卷每个单词我都认识,真的很难得…)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背单词(用纸质书),前期先是每天一个unit,中期加到2-3个unit,到后期就重点背那些在阅读中常出现的高频词以及自己总结下来的词汇表;晚上临睡前用单词app背(扇贝墨墨都不错,但用手机我很难坚持,后面我还是改用回单词书。)。可以一本词汇书反反复复地背下来,但最好是选够考研词汇5500量(其实加上词根词缀衍生词不止这个数)的单词书,像是“红宝书”;也可以几本书轮流背(我就是这样,因为我比较“喜新厌旧”,很难坚持从一而终就背一本哈哈哈哈),跟随大流买了“网红书”《恋练有词》(我个人是觉得单背这本词汇量是远不够的,一开始备考用这本可以,到中期的时候我就买了其他的,朱伟视频我也有听,没有听完觉得废话居多,可以找回老版的视频或就直接自己背)。快到11月的时候,在这两本每本我都轮背了至少三遍后,我就开始背何凯文《必考词汇1575》,这本后期拿来复盘还是挺不错的,每天一个unit,21天就能全背完一轮。

阅读

考研阅读是非常有“套路”的,与四六级阅读做题思维还是挺不一样的,可以选一两个比较知名的老师听听技巧课,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做题归纳总结,阅读是讲究“题感”的,听再多课程都不如自己多练多总结。像我是考英二的,但英二试题有限只有从2010年到2018年的,我就先从英一2003年做起,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先不管正确率,做完一篇阅读手译一篇,再从中找出长难句分解,弄清语法结构,生词也另外标记背诵,这样下来我记得一篇大概要弄四个多小时,整篇文章理解后再重新做题,思考错因,是因为没理解文章中心主旨还是技巧没掌握,都能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切忌过度揣测。按照这样的步骤我做了两遍到2009年真题。再照着总结的方法技巧去做10——18年题,全篇就直接口头上翻译出,做完一篇都会去听唐迟老师的讲解。到后面上手后就会注意控制时间来做题,等到十月中旬的时候,才开始做英二真题,英二和英一做题思路会有些不同,所以刚做的时候好不容易降低下来的错误率感觉又上升回去,英二细节题较多,与英一要把握宏观主旨大意不同,做多两套题就会进入状态。

总结各种题型技巧很重要。

归纳自己做题错因,时刻提醒自己要避坑。

作文

小作文有几大类,常考的有请求信、邀请信、投诉信、建议信、感谢/祝贺信、道歉信、通知(备忘录没考过,但出现在考纲中可以看下格式),书信类格式要准确,能对应到每种类别是要怎么写的,都是有模板的。背好模板再根据题目要求写部分内容,拼写语法要准确,写自己会的单词、简单句都没问题,正确是第一位。(我英语水平也不高,小作文写的大多是简单句,但语句通顺、语法拼写正确,后期小作文一般能拿7—8分/10分)

大作文就不同于小作文背好模板即可,靠的是平常自己积累的一些好句和背范文,但我并不提倡盲目背范文、默范文,最主要的是能“为我所用”。可能很多人一开始说要复习作文这块,就拿出XXX范文80篇开始背默,可背了那么多篇后,看到作文题目却难以在大脑中“调动知识库”。可以在每天练阅读中收集一些觉得不错的句子背下来(像一些万能句“能让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和充实”之类的,次次写就用上这句,这样也记得深刻,到时在考场上时间紧就直接默出来),根据不同类别(像是社会类、环境类、校园类)背些相关的好词好句。这些都是输入的,更重要的是要会输出,多练作文,就会提高写的速度和熟悉写作思路(后期我每两天就会练一篇)。

最后冲刺的时候可以听下刘晓艳老师的“保命45分”课程,就几个小时当作是将所有题型的做题方法重新回顾一遍,还会有些临急抱佛脚的小技巧。

政治

我是全程都听徐涛老师的网课,他讲课风趣轻松也比较好理解(经常听他的课一直狂笑,我爸还以为我在看电视剧…)用的是肖秀荣爷爷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抱紧肖爷爷的大腿)我政治开始得有点晚,九月份才在听基础课,所以致使我一度很赶,都是加倍速听课,八月开始较宜,关注时政热点也是一直要做的,而且要关注到考前,12月十几号的时政都会出现在考题上。练选择题也是从打基础时候就要做的,边听基础课边做1000题,到提高课的时候再做一遍1000题,再挑出错题再做一遍,将正确的答案收集在错题集里,分模块整理(即写上题目和正确答案,多看几遍有印象)。做完练习题后,就着手真题,真题和练习题风格有些还是很不一样的(练习题可能会问的直白基础,真题会相对综合),熟悉命题规律。到后期,大量做各老师押题卷(我基本上把市面上押题卷买回来做了,但有些老师的题真的很一般…好评可做的:肖秀荣徐涛腿姐米鹏石磊任燕翔等),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非常重要,选择题大题都要背好!(大题尽量肖四肖八都背,没时间就一定要背熟肖四),大题或是背徐涛的小黄书也可以(虽然可能比较好背,但会有点多,而且一般会出得比肖四早)

我的复习顺序是:

马原:哲学原理要理解区分,画大框架图更清晰

思修法基:比较容易好理解,学起来轻松些

史纲:像是近现代历史,可以看《建党伟业》《建国伟业》这些加强理解时间线

毛中特:先学史纲再学毛中特会相对容易些,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提炼出理论,理论的来源脉络和时代背景会更加清晰

时政:平时关注积累,后期可以看各大老师总结归纳专题背诵熟记

 

专业课

“输入”

对于文学类专业课的复习,无非就是背熟!考新闻与传播的话,试题灵活贴近时事,理解并运用学科性思维(就是答题要规范化专业化)进行知识迁移尤为重要。

对于史论类的(像是《中国新闻史》)先了解每个新闻发展事件的时代背景,进而便比较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办这份报纸(内容),意义是何在。

还有理论类的(像是《新闻学概论》)大多是理论定义,就直接背。头两次的背诵基本上不能称之为背,是叫看书,效率低也是正常,什么也没记住也是正常,大概清楚每个章节在讲什么。遇到比较难理解的理论概念,也先背下来,到后面背得越多次反而越能理解得透彻,每次的背诵总感觉要比前一次理解得更加明了。而且新一轮的背诵也总会有新的收获,会发现第一二次都没有注意到的边边角角知识,就会觉得很开心也加多点点自信,就算是考试看到比较偏门的知识点好歹我总翻看了这么些次,多少也是有印象能写得出的。

背书就是要背透,尽可能把每句都背下来,都理解下来,到最后冲刺复习的时候,只要自己翻开目录看到每个章节的标题,就能马上反应过来所讲内容背诵的内容(目录各章节标题也都要熟悉,有些同学可能背书就扣细节埋头苦背,有时试题可能会出宏观的,题目就是章节标题)

“输出”

研究生考试不会那么地死板,它要求的就是学生思维要灵活,逻辑要清晰,所以以为八本或十本参考书目全都背熟下来后,你就没有问题直接能在卷子上默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像我背了那么多遍书都翻烂了,可真正在考卷上能往上写的,也就那些背的课本内容的三分之一。那么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看论文的积累,学习那些教授的写论文思路(要分那几点是怎样的思路、记一些出彩的小标题、名师语句和专业性用语,比如在新闻学中要说“xxx的困境”可以换种说法“xxx的迷思”,能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以及做专题笔记(比如常考的就有“媒介新技术”、“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媒介融合”、“受众用户”、“新闻专业主义伦理道德”、“舆论舆情”等),总结问到这一专题这一类型的应该要怎么回答。

但更重要的还是多练题,多少分的题目要写多少字要花多少时间,都是通过自己一遍遍地练题答题改进过来的。像我一开始写一道大论述题(800—1200字)要写接近三个小时,练到后面能一个小时写完,而且从开始的稚嫩改进到答题形成一定的完整性。

心态

前期

从择校找资料开始,也非常犹豫迷茫,在心里无数次问过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这个学校,是不是真的想读这个专业。但不可置否,选择确实很重要,我至今也会懊悔当初怎么不多收集信息了解清楚,选择一个把握性更大的方向。但一旦做了选择,就不要顾左右而言其他,中途不要因专业课理论或史论内容太多觉得枯燥而想换专业,也不要看到别的学校参考书目更少而想换学校,不要去看太多,就专注于研究目标院校的真题和参考书目的内容。把目标院校贴在书桌上,每天开始学习前看一眼,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执念和向往,满心都是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好。

刚开始也会有很难进入状态,制定好每天的计划,强迫自己一定要学够八小时以上,晚上临睡前扪心自问自己做了多少效率如何,空有时长没有效率的学习是毫无作用的,或是找自律性很强的研友互相督促,像暑假那会我早上总起不来,我就找我一每天六点就起床研友相互打卡,她是固定六点起床七点前就能进图书馆里了,我有时八点起床就会很有罪恶感,人家在我刚醒的时候已经学了一个多小时了。

对于考研而言,甚至于以后其他的考试,选择有时的确要比努力更重要,但其实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要相信其他人都和你一样,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更好,都是要经历过回过头来才知道的,很多东西是不可操控的,但不努力的话,选择的东西也是拿不到的,当足够努力的话,也就不要选择了,哪个方向都能达到。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自己的航向,那么无论哪个方向都不会是顺风”“迷路的人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要比站在原地等死的好”。

自己一开始也会看大量的经验贴,从单科复习时间安排到心态调整各式贴,应该不下三十篇,但过后才清楚真正的考研之路是要自己去走,就算是弯路也是要自己走过才能知道才能记住,即便是之前经验贴已经有所提醒。看了再多的经验,都不如自己去试去总结去止损,考研是我自己的事情,不要期望按照别人的时间表走,几个月备考时间都要自己安排,每个阶段每一天该干什么。也可以挑一两篇觉得不错的经验贴整合出来,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大多数的焦虑都来自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中期

到了中期好不容易进入状态,又要面临着背书总记不住,八本书学了一遍好像没学一样,要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很正常的。背书头两遍不能叫背,充其量是读书,效率也极其低下,只能说是大概知道每个章节的内容,到了第三遍才渐入轨道,至少五遍反反复复才说能上考场,我很认同刘晓艳老师的话“什么时候才能背熟?我认为什么不会有背熟的时候,你背了五遍十遍上了考场可能就会有想不起来的,但你还是一遍遍地背,有个好处是会背得越来越快,最后十天都能过一轮”。

在复习的几个月里,每天都很充实,一次就只做备考这种事,特别单纯,是比高考更有决心更有定力更加渴望的,是专注沉浸式的。心态也有崩溃过,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整夜失眠焦虑觉得自己进度赶不上了,时间不够了,其实后来才发现时间完全是足够的,只要制定好紧凑的计划(计划可以由宏观到微观制定下来,月计划周计划细化到日计划,每天完成后一项项任务划掉很有成就感),而且可能有些人才刚开始备考呢。英语错误率还降不下来的时候,我也不断告诉自己唐迟老师说的那句话,“只要遇到看不懂的长难句,做错的题,一定要告诉自己:太好了!这是我一次飞跃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它。”

十月前都处于输入的状态,背书做题听课,十月后要开始转入输出状态,开始去写专业课的简答题论述题的时候,也是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将背的东西在卷面上体现,也还是那句话,练多了也就懂得套路了。但写简答论述题,作为准研究生来说,逻辑条理清晰尤为重要。答题字数足够是基础,是改卷老师能否给你及格分的条件,那么,分点分层,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关键词放前写明(写简答论述题就是写小论文,就是字数上的差别而已),是你专业课能否提分得高分的关键。

后期

到了十一月是冲刺的阶段,这个阶段心态调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身边会有人放弃考研或是制造更加焦虑紧张的情绪,不要受他们影响,按部就班照计划走。我从始至终没受到过别人的影响,包括我身边有同学在十月就放弃考研转去找工作,也有备考期间依旧去旅游两个多星期的,但我是一直坚信着自己能考上,也不甘走了这么久而前功尽弃,甚至于到后期对专业课是越学越有兴趣的状态,就差到处传播新闻与传播这一学科的魅力所在。也会有很崩溃地和我妈说复习了这么久觉得还是没有具备准研究生的条件,导师肯定看不上我,也有上一秒还在念叨完了完了今年要考不上了,下一秒写出有条理专业性强的答案天下无敌自己一定能上岸,这样一会在天上一会下地狱反复折磨的心情,那时我就一直只有一个念头:即便是战死,也要战死在考场上才值。以至于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反而更加平静,十天都能过完一轮。

在考试那两天,有个小建议,直接将手机关机,避开群聊对考试的探讨,错过很多支持和祝福,给自己营造一个单纯平静的最后复习环境,和以往每个日日夜夜一样,是无比平常的。

我爸妈觉得我压力大,又怕我没有退路,老让我考研找工作两手准备,也总有人问我如果考不上你打算怎么办,我不知道,也从来不想知道。这从来都是我一个人要选择走的路,一次就只想做好这一件事情,在知乎上看到关于对考研感悟的话题,有人说“几乎用掉整个21岁,为了一件不知道结果的事情全力以赴”这真的很酷,希望你们也能。

但也不必太过于在乎任何形式的鼓励,像我一度是听不进的,能消灭我焦虑增加自信的,唯有我的行动力,唯有我今天比昨天进步的小成就,而不是别人一两句无关痛痒的“你是会考上的”。

自己要有心理预期,这也是事实,人们真正关心的都是结果,可以说是晦涩的功利主义,但是确实也是,只要是自己尽力就好。我一直很喜欢我那段时间的状态,每天都心无旁骛只管前进,每天都能感受到知识内化后自我提升,感到自己境界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我常说,要是没有考试没有倒计时,一直让我这样复习下去我也愿意。

今年总被说是“大型神仙打架”的一年,明年估计更加惨烈。每个考研人都不易,经历过的才懂,甚至经历过的都不一定懂。

我很喜欢一段话,分享出来:

终有一天回望这段时光,也无风雨也无晴,就像如今回望8岁时没有完成的暑假作业。让我们预支一些未来的释然,平滑一下此刻的波谷。“人生不是轨道,是一片原野。”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则终至。


(林凌,女,15新闻1班,考入广东财经大学出版学专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sogou